關于黃茶,你都知道哪些

關于黃茶,你都知道哪些

2閱讀 2018-11-17 02:19 常識

 

黃茶,可以說是六大茶系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個了。

在提及黃茶的時候,最常說的一句就是:“黃茶是一種與綠茶的加工工藝略有不同的茶,多了一道燜堆渥黃的工序。”

經常會有人將黃茶錯認為綠茶的一種,黃茶最顯著的特征——黃葉黃湯,也時常會被誤解為是綠茶放壞了。

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黃茶。

 

黃茶是中國六大茶系之一,按鮮葉老嫩芽大小劃分,可分為黃芽茶、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。

-黃芽茶-

鮮葉最為細嫩,于谷雨前后采摘,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,黃芽茶有君山銀針、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等,其中君山銀針最為名貴,屬于中國名茶之一,雅稱“金鑲玉”。

 

 

-黃小茶-

細嫩芽葉制成的統(tǒng)稱為黃小茶,多為一芽一葉、一芽二葉,但品質不及黃芽茶,如溈山毛尖、平陽黃湯、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。

 

 

-黃大茶-

用粗老原料制成的,稱之為黃大茶,采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或一芽四五葉。如安徽皖西金寨、霍山黃芽、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都是黃大茶。

 

 

據史料推測,黃茶在公元七世紀已經問世。

 

《霍山縣志》記載:“霍山黃芽之名已肇于西漢,興于唐,自明代列為貢品,清朝時期最為普遍。”

 

而整個唐朝盛行蒸青綠團、餅茶,中唐時炒制的綠茶才剛剛出現(xiàn),何談黃茶。

 

所以“肇于西漢”的“霍山黃芽”,應該說的是鮮葉帶黃色的特異樹種制成的茶葉。

 

 

而現(xiàn)在所說的黃茶,是指經過燜堆渥黃技術制成的茶。

 

明代聞龍《茶箋》中記載:“炒時,須一人從傍扇之,以祛濕熱,否則色黃,香味俱減。扇者色翠,不扇色黃。炒起出鐺時,置大甕盤中,仍須急扇,令熱氣稍退…”

 

這是制茶中色澤黃變現(xiàn)象的最早記載。

 

同時,也對黃變的原因、防止黃變的措施,黃變對綠茶質量的影響作了正確的闡述。

 

黃茶制作工藝

 

在崇尚綠茶的時代,因不善制茶或低溫殺青,或殺青時間過長,或殺青后干燥不及時等因素,茶坯在水熱作用下,發(fā)生了非酶性的自動氧化,形成了黃葉黃湯,陰錯陽差,無意間誕生了黃茶。

 

可以說,很多茶類的誕生,都是一場美麗的誤會,而這種錯誤,恰恰造就了茶葉世界的五彩繽紛。

 

 

新中國建立初期,要用茶葉來換外匯,而蘇聯(lián)人大多喝紅茶。

 

當時黃茶最大的產出地霍山縣全部改制紅茶。

 

直到1969年珍寶島之戰(zhàn)中蘇關系破裂,才重新開始制作綠茶及黃茶。

 

而黃茶制作工序幾近失傳。

 

幾位茶學專家與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茶農歷經兩年的走訪嘗試,黃茶才重現(xiàn)人間。

 

 

不過,由于黃茶的特殊工藝——“燜堆渥黃”很難掌握度,當地又缺乏資料記錄傳統(tǒng)工藝,所以,當年恢復的霍山黃芽,也不能保證工藝完全傳承歷史。

 

這也就導致了現(xiàn)在市場上的很多黃茶,并沒有很明顯的“黃湯黃葉”特征。

 

 

如今很多黃茶的主產區(qū),主產的茶葉卻不是黃茶,所以這就造成了黃茶產區(qū)廣,但是產量極低的尷尬局面。

 

因而,作為六大茶系之一的黃茶,將如何在保留自己特點的同時開拓市場呢?

 

道阻且艱,唯有“上下而求索”吧。

 

上一頁:如何看待陳年六堡?

下一頁:中國六大茶類誰與爭鋒,普洱茶靠什么C位出道?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